张平诵读《松韵中国》作者:姚建雄

姚建雄
2023-12-12
来源:朗联【1205】

src=http___up.enterdesk.com_edpic_4f_9e_7e_4f9e7e627c6d78884da8ac4a5a442ce8.jpg&refer=http___up..jpg分割线.png



朋友,您见识过山风吹拂松树组成的绿色之海,奏起雄浑的森林交响吗?一年四季永不褪色的绿,在百叶凋零、呵气成冰的冬季,给人间带来丰沛的希冀。

见识过高山绝壁上少土的岩缝间,一棵棵迎客松站立的风姿吗?主干向上不屈挺立,与主干成钝角的枝桠,向绝壁外的空间尽情舒展。

因为缺乏土壤,它们部分根系悬空,从空气和雨雾流岚吸收水分养分。黄山那株著名的迎客松,1300年了,才长到十米高,胸径只有半米多,精气神却堪比大道高僧,落日下,晨曦中,与山神同在,日月同辉。

朴实无华,却风华绝世。正是这种超越红尘的,无欲则刚的纯粹,从不畏惧寒暑风雨,不顾影自怜、计较得失,不贪恋身外之物,才让它们活出精神高度,为其他花花草草万世景仰、倾慕。

让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深深动容,留下诗音画名篇。李白诗云: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清代陆惠心诗云: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宋代清远诗云:敢将不朽传他日,唯把青青示后来。

代代相传,以松竹梅为岁寒三友的中国文化,激励后人“休趋莳花艳,宁守松柏幽”。无数人记得陈毅元帅脍炙人口的咏松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松树不但具有崇高的精神趣致,更浑身是宝,被加工成木材、挥发油、松节油,造福人类。难怪陶铸先生说,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中国传统山水画,松树更是出镜率最高的草木,寄托着无数文人骚客的梦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画不可一日无松,人不可一日失品。

中国山水画现存古画最负盛名者,大约是《山溪行旅图》,为大师中的大师,北宋山水画圣手范宽所作。其中,中景那片山顶的几株松,树冠不大,却用墨浓重、明晰、突出,傲然屹立于混交林中,与远景大山背景留白和溪涧飞流,恰成呼应。

相传,范宽平日里喜欢在山间打坐修行,既用眼眸,亦用禅心,体悟、观照山间不断流变的雨雾和光影,做到未动笔墨,先有山水,显露藏拙,草木人物,无论巨细动静皆了然于胸。

古代修仙者喜欢把松针的嫩芽,嚼碎了吞咽,养生炼丹。嫩松针与其他药材合用,可以制茶、制丸、泡酒,舒筋活血,安神养心,延年益寿。

相传,神农的雨师赤松子,以松脂和茯苓为食,神通广大,烂柯山典故就出自于他。曾留下道教最早的宣教故事和劝善文字:“自古英贤设教,留在仙经,皆劝人为善,知其诸恶,始乃万古传芳,子孙有福。”

启迪一代代后来者,如嵇康,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如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白居易,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如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更如李商隐,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或是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或是边塞诗人岑参,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惟有青青松树枝。


姚建雄:星出而作,祖籍重庆涪陵,1963年出生在山西榆次,加拿大华裔知名写手,中国朗诵联盟文学顾问,中国作家联盟文学指导,曾任国内高校教师、知名报刊编辑记者、证券基金管理公司研究部经理,2000年技术移民加拿大蒙特利尔。曾任中国网络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刊物《中国诗》五名编委之一。也曾任中国网络音乐协会常务理事,海外总联络官。百度星出而作,可见海量诗文、歌曲和朗诵作品的文字、音频和视频版。

阅读369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推荐精品
1  /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