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诵读《我的粤语故事》作者:白雪

白雪
2025-03-25
来源:朗联【0303】

src=http___up.enterdesk.com_edpic_4f_9e_7e_4f9e7e627c6d78884da8ac4a5a442ce8.jpg&refer=http___up..jpg分割线.png



1996年秋天,我和爱人调到广东工作。临行前的一个月,去书店买了一本粤语入门书和磁带,反复听学,为应付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可效果很差,感觉比英语难学。主要是语调掌握不好,又没语言环境,只好放弃。

当我到达景色宜人、四季花开的岭南惠州后才知,这里的方言是以客家话为主,讲粤语的较少。不久也大致了解到,在广东主要流行三大类方言:粤语(包括广东话、广府话、唐话)客语、闽语(分潮州话、雷州话等)。粤语也称白话。因工作单位的同事大多来自广东境内各地区,与我们夫妇交流时都用普通话,他们之间用客家话的居多。于是乎,接触粤语的机会仅限于电视节目和港澳电视剧。

30年一晃而过,至今听得懂粤语却讲不好,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开不了口。但它并不影响我对粤语的喜欢,尤其对粤语歌的钟爱。私下以为,粤语歌曲的缠绵和温婉,理应位居情歌榜首。那种蚀骨、销魂的情愫,让人如痴如醉,回味无穷。经过努力,也终于学会了一首——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惭愧的是,仅此一首,可谓保留曲目。

还记得第一次不得不开口讲粤语是去马来西亚旅游。那里的一切行程都是老同学安排好的,他让公司的一对华人夫妇全程陪同我们去云顶和吉隆坡游玩,最后留下了一天空当,让我和同去的女友在吉隆坡自行游走、购物。

为了更多了解马来西亚当地的风土人情,这天,我们通过酒店前台,让他们帮忙找一位懂中文的导游。那天一早我们比约定时间早几分钟来到酒店门外的约定地点,当一个瘦高个、棕黑肤色的南亚人出现在眼前,在我们不能确定尚未开口时,他却热情地高声用流利的粤语跟我们打起了招呼,我俩都略略吃了一惊。酒店显然把粤语当成了国语,为我们介绍了这位印度导游。他不会讲中国的普通话。但在异国他乡能听到祖国的方言,对来自广东的我们顿时感到亲切了不少,何况还是自己比较喜欢的白话,很快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这天,我第一次毫无顾忌地开口讲粤语,因为太蹩脚,以至导游常常听不懂,女友笑得花枝乱颤。无奈,只好听他讲粤语,用比粤语强不少的英语问他我想知道的东西,他用粤语答复。好在女友会讲白话,减少了一些中间环节。就这样,我们用粤语和英语了解了吉隆坡主要景点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同样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一天的导游费和车费,仅花了50马币(合100元人民币),暗自窃喜不已。

为了答谢老同学和他的华人朋友们,回国前的一天晚上,我们在同学住的别墅里做了一桌丰盛的家宴。那天,所有人都开心得不得了。他们都是华人后裔,也都没忘记自己的母语,但他们嘴里讲的无一例外全都是粤语。我此刻才知,有华人的地方,就少不了讲粤语的华人。此刻,我更加钟爱粤语,尽管讲不好。

席间,一位长相阳光、帅气的年轻人,说了一件令大家捧腹的往事。他是同学儿子的羽毛球教练,曾是马来西亚国家队后备队员。他回忆起第一次到中国北京参加比赛的经历。出发前组委会问他需不需要翻译时,他十分干脆地回答:不用!我会讲中国话!可是,那天他一下飞机就傻眼了:“怎么他们的中国话跟我说的一点也不一样?我一句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一直都以为中国话就是像我们现在讲的这样。”我们听了笑得前仰后合,告诉他听到的是普通话,白话是在广东部分地区流行的方言。

如今,粤语除在广东部分地区和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广泛使用外,国外的吉隆坡、新加坡、悉尼、奥克兰、温哥华、多伦多等许多地方都有不少人口在使用。记得我去温哥华时,随处都能听到粤语,那种亲切感无与伦比。因要了解当地的养老情况,曾专程去了几家养老院。当走访当地一家华人养老院时,接待我的经理是从香港去的加籍华人。因我的英语程度远达不到采访水平,她就改用粤语,那种温润如吴侬软语般的港式粤语,十分耐听,更让身在异国他乡的我备感温馨。那一刻,在几个小时的走访中,我完全沉浸在粤语的美丽语境之中,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独自完成的“粤语式采访”。尽管对方不会讲普通话,我亦不会讲粤语,但丝毫没影响彼此的交流。

在国外,会粤语是何等的幸事啊。粤语不仅是华人之间重要的交流工具,更是广府文化得以在海外保留、延续,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在华人之中传承、光大的一种重要载体。

我与粤语的故事还有很多,抖出来大多是笑料,它却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感情和喜欢。

2021年载于《侨星》杂志(有删节)


白 雪:吴红霞,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广东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广东侨界作家联合会常务理事。

出版个人文集六部(其中一部合集)。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报告文学》《中国报告文学——时代报告》《长江丛刊》《人物传记》《散文选刊》《散文选刊*下半月》《中国地理》《青海湖视野》《作品》《华夏》《侨星》《嘉应文学》《中国老年》《南方日报》《青海日报》《贵州日报》《羊城晚报》纽约中文周刊《综合新闻》印尼《千岛日报》等中外报刊。长篇小说《恨别鸟惊心》载于《长篇小说》选刊夏季卷。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作品百余万字。多篇报告文学、散文作品多次获省级以上奖项并入选多种选本。

阅读7169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推荐精品
1  /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