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天地攘攘尘世,心躁者比比,而静心者稀稀。夫静心者能安于内而不为外扰,处喧嚣而守其宁静,临纷扰而持其淡泊。视名利如浮云,蔑荣辱若清风。于繁华中独辟宁静之隅,思无邪念无杂,心归澄澈之境,可听风之细语,可观云之舒卷,可悟天地之妙理。
在困境时亦能平心静气,不焦不躁,以沉稳之态应对艰难,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静心以养德,德厚而性纯;静心以明智,智达而思敏,能敛浮华之态,去骄奢之气,得平和之韵。
观古今之贤达皆以静心为基,修己达人。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从容于世间,行止有度,取舍有则。愿世人皆能悟静心之要,觅心灵之宁静,享人生之安然,得灵魂之升华。如此则心宁而世和,意悠而情悦,实乃人生之大幸也。
王 勃:650年-676年或684年,中国唐代文学家、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思想家王通之孙、泽州长史王福畤之子。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