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呼兰河畔风光旖旎
绵延悠长的呼兰河水奔流不息
在萧红的第112个生日到来之际
怀念萧红,读她的足迹
生命短暂却绝世惊艳的萧红
一生都在追求爱和自由的萧红
只想读懂你
一世情深的希冀
读萧红,就读到了萧军
打开萧红唯一的真爱
那是一段“英雄救美的奇迹
1932年,哈尔滨松花江全线决堤
在困顿萧红的东兴顺旅馆倒塌之际
涉水而来的萧军“从天而降”
一场大水淹没了一个城市
也淹没了他们之间若即若离的距离
萧军发现了萧红的文学潜质
启蒙萧红拿起笔
他们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
让萧红的文采被世人所知
呼兰后花园一个为文字而生的女子
被萧军引领在文学领域
《生死场》的创作一举成名
鲁迅先生亲自校阅并作序
萧红成为呼兰、成为哈尔滨的文化印记
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民国才女
如此经历,萧红怎能不爱萧军
而是爱到了骨子里
她追随着她的“三郎”
一次次脱离困境,相守不离
萧军给不起她一个温饱、一个家
只能用写诗的公园
给她披上温暖的外衣
租用欧罗巴旅店狭窄的小屋
他们连一天两元的租金都交不起
但爱情的桃源仍溢满爱的气息
当他们把半片面包分成两半
沾着白盐咽下去的时候
彼此的眼神仍闪烁着幸福的疑聚
从此与如意郎君比翼双栖
可是,我却读到这样艰难的爱情
在境遇好转时零落成泥
萧红只是想找到一个坚强的臂膀
安放她的爱和孤独的灵魂
命运却让她面对情感的叛离
频频回首,依然不能相知相惜
萧红倾尽身心,萧军分出一隅
于千万人之中相遇的他们
本应成为文学史上的旷世之恋
终是离开,留下了一场爱情的悲剧
让人心生敬意的是萧红没有倒下
从悲情中苏醒过来的她知道
能够撷她一生情深的,唯有文字
唯有家乡的那山那水那火烧云
她不再将自己依附于别人
那一直握在手里的北方的故事
化为一部部小说、散文
以笔为剑,诠释她历经风雨的勇气
濒临生产,萧红也没有停止写作
迈入1938年为界的创作生涯后期
她如一只向往更高天空的鸟
在飞翔中不断地褪去稚嫩的羽毛
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悲悯的情怀
成熟的笔锋触及民族生存的意义
患上不治之症肺结核病
仍然完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诗经》般的文字源起
原生态而又逼真,简洁而又明丽
各色人物生的坚强,死的挣扎
散发着隐忍、渴求、执着的意气
这部难以逾越的传世之作
成就了她创作生涯辉煌的顶极
怀念萧红,读她的一世飘零
她的忘我追逐永远把后代人激励
她从19岁离家出走到年仅31岁
孤寂一人长逝于
香港战时临时医院漫漫的长夜
10年飘泊,她活得太艰辛太飘零
她走过太多的战乱、孤独、伤病和离弃
但是,她就像西方传说中的荆棘鸟
被利棘刺伤,血迹斑斑
苦难重重也要以身殉志悲歌一曲
怀念萧红,读她的一世情深
萧红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孕育了萧红的呼兰河
在心中刻下了永久的记忆
读萧红生命的绝唱、身心的所及
那迎着苦难不解追求的灵魂和文字
是那个时代让人惊叹的奇迹
那追求爱与自由的容颜和深情目光
永远会滋润呼兰河坚定的表情
激发任何苦难都不能湮没的美丽
王青松: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1968年下乡知青,1975年返城。先后出版过《记忆的唤醒》《黑土地走出的爱情》《北大荒走出的孩子》《岁月留声》《仰望》等五部纪实、随笔和散文诗集,作品散见于报刊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