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相聚常说:“夕阳怎么才能过的好?”答案是多元的。
那年初春的清晨,和煦春风伴我走进坐落在塘西河畔的安徽老年大学滨湖校区。穿过高大的徽派门厅,右边是草长花开簇拥的长廊,左边有一池塘。塘内虽无“接天莲叶无穷碧”,但见三两残荷凄美傲立。大有“交替从来非在我,我因交替更玲珑”的风范。池塘南边就是歌咏班。
这是开班较早180多人的班。我怯怯地步入这窗明几净透着春光的阶梯教室,先找班长报到。班长帅气又和气。因我视力较差,他安排我坐在较前面的6组。年轻靓丽的组长很快加我微信,发学习资料,她亲切微笑着说:有啥事找我哈。
8:40按时上课。徐老师皮肤白皙美目炯炯,声音厚亮语言简洁。得体的衣着衬映着她女性的干练。温婉的一句“同学们好”,便引来整齐响亮的“老师好”和雷鸣般的掌声。她的开学序语承上启下,专业上提要求,学习上给希望。她规范风趣的语言带来一个个兴奋点。临座告诉我:徐老师教学认真,课堂教学组织的好,我们都很喜欢她。我想:难怪这个班有这么多学员呢!
岁月如歌。渐渐我发现班里有几多:好声音多、女生多、男生比其他班多、原公务员多、原领导干部多等。稍一留意,周围坐的不是原处长就是原厅长,还有几位是原省级领导。他们并不特殊。上课时与老师十分配合,练声、回答问题、唱歌等认真完成,还习惯的记录要点。下课后大家办完私事,就三五成群的聚在花树下池塘边或是绿荫小道上,聊天拍照散步……有人打招呼顺口喊xx厅长或xx省长时,他们笑着说:那都是过往,现在我们是同学就别客气了。谈兴正浓时,无论谁喊一嗓子“上课了”,大家立即奔向教室。
微信群是全班的交流平台,由班主任和班长管理。微聊的内容有通知公告、名家的演唱或教学视频;班级授课内容、练唱和学习体会;还有多才多艺同学的独唱、口哨、口琴演奏等。在群里大家徜徉在声乐的海洋里,分享着浪花的和谐共鸣。
刚进群时看到大家为一女生鼓劲、点赞。赞扬她的集体主义精神,强忍自己新冠后遗的刀片嗓,代表班级去参赛并获奖。后来知道她年轻时是文艺兵,转业在某省歌舞团为独唱演员。退休后她和老伴为女儿来到安徽。按理说独唱演员哪要来老年大学学声乐呢,可她一学就是多年。她装扮素雅,为人谦和低调,积极参加活动。去年学校展演时,班里的大合唱就是徐老师钢琴伴奏她指挥的。她那专业、刚柔相济、神韵十足的指挥风度,让我敬仰着迷。在大家眼里,她就是韩大姐、韩老师。我觉得她是爱上了我们班这个群体。
我喜欢唱歌,但小学时就遇到文革,没学过识谱,唱歌就是大白嗓。到歌咏班后,在徐老师耐心细致、深入浅出、形象比喻、科学发声的指教下,我对于气息、共鸣、发声通道、真假声转换等有了清晰的认识。朋友联欢在歌厅唱歌,我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巧来完成歌曲。他们赞不绝口的说:“学不学就是不一样,你有专业范儿了!”我懂得这是对我的鼓励。
随着社会老龄化来临,常听说老人性格变化大,自我为中心,自私、固执、偏执等。可我们班老年同学的行为,完全是对上述现象的颠覆。我怕凉热天不能直吹空调,组里的同学争着给我换座位;因身体原因我没学开车,放学时几位同学轮番开车带我回家;学校展演时我参与的两个节目紧邻,换服装来不及,同学主动帮我管理服装。我打心眼里感动感谢!
课里课外,我们班老师和同学们都浸沉在友谊和歌声里,神随歌喜悦,心随歌飞扬。这正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写照。
写于2024年5月
秦 芳:安徽省朗诵艺术学会会员、朗诵联盟高级专员。警营诵读者融媒体中心特邀资深主播、名篇.文学艺术网等平台金牌、优秀主播。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
本人热爱文学,立足于传播正能量。朗诵和散文作品时常在多家媒体、平台、都市头条刊用。2024年“春光杯”散文大赛获一等奖。2024年第三届国际中文朗诵“金梅花奖”网络赛一等奖、北京线下总决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