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啊,黄浦江都是我们上海人的母亲河,共同构成了大上海的独特的城市风貌!
黄浦江,具有宽广之美源自长江,流经一城,汇入大海,奔向世界。而苏州河,作为黄浦江的支流更其委婉,更加平民化,更具乡土气息。近现代的工业发展起源于苏州河两岸,我在心灵上更贴近着苏州河。
从小游荡在老外滩,听惯了海关的悠扬钟声,看过了大轮船驶来又去远方,便沿岸慢慢向北走去。经过了老黄浦公园,再远一点,就到了外白渡桥,不知不觉停下了脚步。懵懵懂懂凭栏眺望,脚下是苏州河浑浊的波浪慢悠悠翻滚着,那时候,风吹来却是一股难闻的腥臭味儿!少年人叹气:苏州河哪一天会洁净清澈?实在不敢巴望啊,但还是忍不住非常喜欢这里,喜欢这钢结构美仑美奂的外白渡桥,那时根本不懂描述,只觉得这座桥的钢架力度与唯美弧度一次次震撼了我这个少年郎!为什么叫外白渡桥这个名字呢?少年人实在也搞不清楚,只晓得很早以前,很早很早以前就有这外白渡桥了。
稍长大一些,去城隍庙,就走过见过河南路桥了。再以后为了学雷锋,就去乍浦路桥做好人好事,帮助载重物三轮车的老伯伯推车上坡我就知道了,这桥有挺陡的坡度,再后来就去邮政总局大楼寄挂号信就走过四川路桥,就记得北岸的邮政大楼非常宏伟漂亮,在我少年时期心目中,苏州河就只有这几座桥,就是中心城区的这几座苏州河桥。
其实大上海苏州河上共有33座挢呢,流经上海全城,构成了独特的城市风景,一转眼苏州河波澜清澈已经许多年了!苏州河畔已然成了景观区。深爱上海的摄影家支抗先生珍爱地把一座一座苏州河之桥,收纳在镜头中。
是啊,苏州河上的桥不仅有地域的特色风情,更具有文化和历史的底蕴和审美的情怀!
不是吗?我忽然想象着外白渡桥上,张爱玲一定是凭栏伫立过!一定是在桥上构思过小说的情节;更想象着四川路桥上,鲁迅先生一定走过或许是一个秋雨初歇的傍晚,鲁迅先生匆匆行过胳膊里夹着一把油布雨伞……
是啊,是啊我们和那些历史文化名人都曾经走过苏州河上那古早的桥那算不算,不同时空里的擦肩而过?
汪一新:网名安德列,上海新民晚报高级记者,文学硕士,曾任特稿部主任,国际部主任及《新民环球》主编,曾获记者最高荣誉奖——范长江奖,发表特稿散文译文170万字。目前热衷于写诗,作家联盟会员。公众号《安德列的天空》,诗画联姻,基本一天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