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芳诵读《倾听这已无声的历史》之二 作者:赵志飞

赵志飞
2025-07-15
来源:朗联【0702】

wechat_2025-07-02_195511_610.png

[副本][副本]专栏分割线.gif


倾听这已无声的历史

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史寻访之二


“倭塚”的自白


诵读:秦 芳


引 言


静,静,太静了!

在滇西,比起大理古城的万头攒动众声喧哗,比起上关下关的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比起苍山洱海的香车美女车流人河,我去的这些地方实在太寂静了,寂静得常常感觉是在包场。

在瑞丽市的中缅国界畹町桥、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战纪念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回龙山大战遗址;

在芒市的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中国远征军纪念碑)、第39团抗日将士阵亡纪念塔;


wechat_2025-07-02_195627_152_副本.jpg


在保山市的惠通桥、老虎嘴、松山大战遗址、肉博山战场遗址、战火见证树、第103师抗日阵亡将士墓、日军战地医院旧址、董家沟日军慰安所旧址;

在龙陵县的抗日战争纪念馆、东卡日军碉堡、隆阳滇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在腾冲市的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来凤山抗日作战旧址、一九八师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史迪威公路博物馆,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腾冲驼峰、绮罗、卧龙等临时机场。


wechat_2025-07-02_200032_576.png


隔着80年的历史时空,它们已悄然无声音。但是,身临其境的我分明能听到,当年惨烈密集的枪炮声,呐喊声,厮杀声,哭叫声,惊心动魄,震耳欲聋!于无声处,可听惊雷!

这些地方都是八十年前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惨烈史实的战争遗存地,它们见证了当年侵华日寇在滇西南战场的疯狂残暴和全面惨败,它们见证了中国军民的同仇敌忾和浴血杀敌,它们是从虎口拔牙夺回的数万平方公里的美丽国土,它们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胜利为整个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了决定性的保障,它们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书写了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远征异国取得彻底胜利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战史诗!


wechat_2025-07-02_195709_387.png


居安思危,强敌还在,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时代,需要它们的声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全中国,全世界,需要它们的声音!

我们,应该倾听;我们,都要倾听……


100q1h000001hrvzgFBB7_副本.jpg


“倭塚”的自白


【一】

在距畹町桥约190公里的滇西重镇腾冲市,有一座纪念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的“国殇墓园”,园内有一座土包形孤坟,上书两个大字:“倭塚”。

“倭塚”,处于正对着9168名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碑山下一隅,既矮且小,却很显眼,简单的墓碑上,“倭塚”二字,由曾经是朱德、叶剑英两位开国元帅在云南讲武堂求学时的教官、近代名士、民国元老、陆军上将、著名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于1945年亲笔手书。

“倭”,是中国人对日本侵略者的蔑称,如“倭寇”、“倭贼”。

“倭塚”,显然是埋葬日本鬼子的坟。

果然,这里面埋葬着罪孽深重的当年侵腾日军最高指挥官148联队长藏重康美等四名将官的尸体。据说是腾冲民众当年从战场尸体中认出他们,愤怒至极,将他们反绑双手以跪姿竖放于坟中,面对高居于山上的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以示认罪和羞辱。

这一跪,就是整整八十年!

据介绍,日本投降后,大多数战死在中国的日本官兵,被送回国安葬。日方政府和民间也曾通过多种途径要求到腾冲接这四人尸骸回国安葬,软硬兼施,既有照会抗议,也有利益承诺,甚至还许以给腾冲十亿投资的条件以达此目的,都被腾冲断然拒绝!

腾冲人民坚持保留这个“倭塚”,就是要让他现身说法:滇西人民,永不原谅!

这不仅是对日本侵略者罪有应得的惩罚和可耻下场的展示,更是对中国死难军民的告慰,是中国人民不屈精神的象征。

日寇当年在滇西犯下的罪行,令人发指,磬竹难书,滇西民众,对当年日军烧杀抢掠极尽凌辱的侵华历史记忆太惨痛了。时下的腾冲,甚至存在“不接待日本人”的民间规则,有的景点公开挂牌,明确表示“拒绝不承认侵华历史的日本人入内”,有的酒店拒绝日本游客入住甚至拉响防空警报进行驱逐,这些事件,常常引发舆论热议,但腾冲人民不为所动,政府亦未硬性干预。只是要求人民“理性文明”。

“国殇墓园”的“倭塚”墓旁,就立有一块官方提示牌:“请文明参观”。

随着“倭塚”的无声自白,我进入了那段令人愤怒且屈辱的历史时空。


【二】

1942年春,中国应英军要求,派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军对日作战。而英军却不战自溃,退逃印度,导致中国远征军孤军血战,在野人山惨败,死伤大半,10万官兵仅剩4万余人,一部撤入印度,编为中国驻印军;另一部退回国内;很多被打散的中国军人,流落异国,无依无靠,尴尬而又艰难地自生自灭,终老他乡。

而日本鬼子骄兵焊将,势焰熏天,以100余辆汽车载运快速部队,紧追远征军之后,冲过畹町桥,闯进中国,迅速占领滇西的瑞丽,芒市,龙陵和腾冲,直逼怒江天险惠通桥,准备进犯滇西重镇保山。

一时间,被蒋介石称为“抗日大后方的安全城市”昆明,人心惶惶,危如累卵,日军在滇西的疯狂罪行,更是磬竹难书。

日军尾追我难侨和学生至六库栗柴坝时,因渡船被毁,难侨和学生无路可逃,290余人惨遭杀害;龙陵沦陷当晚,67名来不及逃离的百姓被日军射杀街头;勐冒被日军血洗,村寨被烧,24人被杀;日军扫荡湾塘村,烧房210间,活埋数十人;日军扫荡腾冲界头时,竟把抓来的群众塞进碾槽中碾成肉酱,一次杀死小西尹家湾村民60多人;日军突袭碗窑,村寨被烧,200多人被杀。

日军还在腾冲、芒市、盈江等地施放鼠疫病毒,使数万人死于瘟疫。在滇缅公路的唯一通道惠通桥,日军受阻后,疯狂用炮火对我东岸公路实施轰炸,造成数百辆汽车被毁和大批难民惨死。1944年端午节的早上,一百多日军禽兽冲到鳌交庙作恶,他们扒光所有女人的衣服,然后再进行奸淫,连坐月子的产妇都不放过,其中,一胡姓女子被六名日军轮奸昏死过去,当场致死一人,致疯三人。

在龙陵抗战纪念馆,讲解员小李说,日寇当年冲进他们家的寨子前,有7个老奶奶不想随村民逃跑,她们按常人的善良揣测日本兵,他们家也有母亲老人,应该不会害我们。可待鬼子撤走后,村民回村,发现7位老人均被野蛮奸淫后活活烧死。

在保山市,日军一次性出动54架战机分两批轮番轰炸保山城,炸死无辜民众8800余人,炸毁公私房屋3800多间,并投下细菌弹,引发霍乱、脑炎等恶性传染病,保山城乡5万多民众染病而亡。

日寇在占领腾冲两年多的时间内,如狼似虎,横行腾冲城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历史专家统计,日军杀害腾冲城内人民达到6400多人,烧毁民房24000多间,毁掉大桥9座。从当地老百姓的手中抢夺粮食3000多万公斤和牲畜5万多头,被强行掳走的公私财物难以计数。

时任“中央通讯社”记者彭河清的一篇战地报道写到:“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街市阒然,房屋大都颓毁,腾冲简直是一座死城。”

在日寇的铁蹄之下,一座座悠久壮丽的文明古城化为乌有,滇西人民堕入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的苦难深渊。


【三】

中国人民不可侮!在“倭塚”所在的腾冲“国殤墓园”内,我也听到了不少有血性的滇西人民不甘受辱奋起反抗的抗日故事。

1942年,日军侵占腾冲,由于时任县长邱天培带领全县军警弃印而逃,已退休两年的县参议员张问德老先生临危担纲。挺身而出组建腾冲县抗日政府、配合远征军,艰苦转战,有力地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日军司令官岛田企图诱降这位须发花白的县长。但是,张公开发表《答岛田书》,历数日军罪行,并告诉日军正视自己“即将到来之悲惨末日命运”。这篇至今尚石刻于国殇园内的抗日檄文,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

在滇西大反攻中,各族民众同仇敌忾,踊跃支前。他们身披蓑衣,口嚼树叶,栉风沐雨,为前线运送弹药和军粮。在翻越高黎贡山运送六十万斤军粮的万名民工中,就有三千多缠足妇女。在惨烈的攻城之战中,许多民众现场集结呐喊助威,被称为战场"啦啦队",堪称"古今战史一大奇观”。

国殇园内有很多雕塑,生动再现了沦陷区人民的抗日形象。

有“抗日军中第一虎将”之称的寸性奇师长在战场上壮烈殉国后,其88岁老父亲寸大进,曾为晚清腾越三品守备,多次带领边境军民扺御外侮,保卫祖国。此时眼见国土沦陷,日寇猖獗,恨自己年事已高,无力报国,遂坐在一棵被雷电击断的千年古杉下,含恨绝食,七日而亡,死后双目不瞑,彰显了民族气节。

庚子年,腾冲英烈左孝臣曾率守备兵民与入侵的英军激战,拼死守卫腾越边境,身中8弹,1942年5月7日,他又在日寇抢夺怒江时,率乡勇用大刀长矛雷木滚石砍杀日军,直至战死。临终将一把大关刀交给儿孙说:决不能让日本人过怒江,羞辱祖宗啊!

腾冲农民赵云禄兄弟,在日寇溃败时,组织村民英勇拦截,用棍棒打死四名日军,受到远征军嘉奖。雕塑中还有因不吃身背军粮而活活饿死的送粮妇女,有因抢救受伤美军飞行员时找不到水,毅然挤出母乳喂养伤员的僳僳族母亲。

为打赢光复腾冲之战,有46000多腾冲人间接参战,运粮草、送弹药、抬伤员,伤亡人数6900人。26万人的腾冲,战后仅剩14.5万人,余者皆死亡或失踪。


【四】

“倭塚”,静静地躺在山下一隅,像一块中华民族的历史伤疤,时时刺激着中国人的民族神经,也给今天的日本人尤其是日本游客带来非常复杂的感受。

这个已忏悔谢罪80年的“倭塚”是否还要永远存在?肯定还会引起这样那样的争议和结果。

我认为,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各国人民是应该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共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忘记历史,放弃原则和底线。中国人心中早已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永远不会消失。

近些年来,日本国内的一些学者和机构还在一直抗议,认为立“倭塚”是对死者的不尊重,展示“倭塚”是对他们的侮辱。因而,不断以各种方式要求我方拆除“倭塚”。

腾冲人民是通情达理的,他们向日本方面提出移出“倭塚”和放弃“拒迎日客”的三大条件:一是日本官方必须先从靖国神社拆除供奉的“二战”战犯,二是日本官方必须对自已侵略历史公开道歉,三日本官方郑重向国殇园内九千多名阵亡将士和腾冲死难民众谢罪!

然而,日方没有答应我方提出的要求,我方自然也是不会轻易拆掉“倭冢”的。

那就让它蹲在那里,时时向人们自白自已的罪恶和忏悔吧!

这“倭塚”,盛满我们的国仇家恨,让我们触目惊心,警钟长鸣!让我们义愤填膺,同仇敌忾!


赵志飞:1954年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法学研究生。湖北省及武汉市作家协会会员。1974年参警,历任刑事侦查员、刑事技术高级工程师、一级警监、警院教授、湖北省公安厅副厅长和湖北警官学院党委书记、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退休后曾任全国公安文联警事文物专委会主席。著有《走进东瀛看警察》《首义警事》《36案》《澳门谍战》《湖北警察史》《印象欧罗巴》《在那遥远的地方》《中国警察博物馆巡礼》等12部作品。多部作品获公安部"金盾文学奖",2024年被全国公安文联授予"警事文博事业突出贡献奖"。

阅读847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
推荐精品
1  /  381